這部電影應該算是非一般的商業電影,電影講述了一個有成功的事業,以及論及婚嫁的優秀男友,甚至即將計畫成為一個母親,儼然快得到很多女性夢想的生活時,在一次生日時,卻接到一封封寫自於7歲時的自己的信。
“給未來的自己”這部電影的故事結構相當單純,描述主角如何的去慢慢正視與尋找自己童年時期的夢想與種種回憶的旅程。
電影裡在呈現一些關於主角瑪格蕾的童年回憶時,採取了像是2D剪紙,以及立體化的處理,在搭配上童年象徵的純真浪漫所具有的繽紛色彩,畫面就像是一本精彩的童書一般,饒富趣味又美麗獨特,與主角工作的大樓與辦公室那種走極簡風格與冷色調成為明顯的對比,仔細觀察,象徵著已經成為一個「大人」的瑪格蕾,抽屜裡藏著的一些連結著童年幻想成為的每種職業的相關照片,泰半也是黑白色調的,這邊就可以了解到,故事一開始成年後的瑪格蕾,早已經遠離了那個曾經存在過,天真愛幻想的小女孩了。
看到主角陸續收到幾十年前寫的信時,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好奇這怎麼辦到的,所以就出現了一個前公證人的老人角色,堅守著過去跟瑪格蕾的約定,把信在她生日時送給了她,這個角色很討喜,看他跟瑪格蕾的互動其實相當輕鬆逗趣,也佔了一定的重要性與份量,確保了電影一定的詼諧正向的基調,我很擔心看這類型的電影會落入一個逐漸悲情的套路裡,最近沉重的電影真的看夠多了。
如果光只是單純收到過去自己寫的信,其實並不足以會讓一般人能夠去追尋過去的回憶,正因為考慮是否要邁向成家生子這樣人生新的階段,也迫使瑪格蕾去思索這個問題,但是最主要的,主角瑪格蕾自身也還保有過去天真浪漫的本性,從她一直保存著的許多成功女性的照片,偷偷放在辦公室的抽屜裡就能感覺得出來,而且在面對同事、上司與客戶間的談判,還會挑選其中一張照片,像是上舞台前戴上一張合適的面具出場(這段真的有讓我回憶起卡通”千面女郎”的經典橋段阿),不過此時同樣再度暗指了主角是一直帶著不同的面具生活,而隱藏起自己真實的一面。
電影在主角成年時期與童年時期的對比強調得相當強烈,而瑪格蕾的真正本名叫做瑪格莉特,這個名字似乎在法國通常被認為是過於俗氣,後來主角才改了自己的名字,也與自己唯一的弟弟失聯,其實可以想見後來電影交代的瑪格蕾年幼時面對家庭一連串的變故,對她的打擊影響之深,當電影演到因為太窮只好把瑪格蕾喜歡的單簧管變賣時,年幼的瑪格莉特明白”夢想其實是可以被標價的”,那種夢想與幸福被無情的現實衝擊後的傷心與失落,這樣藉由一個年幼的孩子回憶緩緩道出,更是讓人感到格外的心痛。
幸好主角足夠的善良也有足夠的勇氣,最後能夠慢慢重新找回自己的夢想與人生真正的意義,也很幸運有能夠理解自己的另一半,這點真的就很羨煞一堆現在的女性了,而在最後也最令人感動的一段,就是在這場尋回自我旅程的尾聲,也是瑪格蕾與瑪格莉特最後的一段”自我對話”中,展現出自我接納與對自己的愛,才是對瑪格莉特也是瑪格蕾最後的救贖與撫慰,也許現實中每個人並不像瑪格莉特,又有外貌又有才幹,也很幸運有這樣的機遇及支持,也有的人還不清楚自己的夢想是什麼,不過到了最後,還是要能接受這樣不完美的自己,才是心靈痛苦的治療。這部電影其實很適合像主角一樣,內心懷抱著夢想也正努力實現的人,相信可以能夠得到很深的共鳴,而且雖然是法國電影,但是整部電影如同童書般的溫馨治癒的風格,也很適合想為自己加油打氣的人觀賞,當然也很適合大人小孩一起觀看。
最後再碎嘴一下,不曉得是不是這部片的浪漫調性,跟我的感受頻道似乎有點錯開來,一同觀影的友人看了很被電影的情緒打動,而我倒是很平靜的看完整部電影,大概是神祕學接觸得越來越多,電影看到前半段,就很能直覺感受到:”啊~頻道不合”。關於這點我也只能自我解嘲,這部很有獅子座般天真浪漫風格的電影,如果對占星學有研究的人,看過這部電影後應該能夠了解我為什麼用獅子座來比喻,而且似乎法國人小時候比我們以前還浪漫的多,而且還有種"小孩子裝大人樣”的古錐,真的是非常兼具戲劇性與赤子之心的特質(最近看電影裡的外國小孩怎麼都這麼”優秀”阿 = =”),但就是很不巧地,碰到我這個骨子裡就偏偏難以理解這種浪漫的因子,所以也只能自認修行不夠不能領會了。
留言列表